本文目录一览:
名人故事:刘基
1、简介: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,汉族,字伯温,青田县南田乡(今属浙江省文成县)人,故称刘青田,元末明初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封诚意伯,故又称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
2、朱坑村,一个孕育出历史名人刘基的古老村庄。刘基,字伯温,出生于1311年,祖籍平遥,后因避乱迁徙至浙江青田。他自幼聪颖好学,深受塾师器重。在元至顺年间,刘基凭借优异表现考中进士,担任高安县丞,以清廉正直闻名,拒绝了行省的征召,后任职江浙儒学副提举。
3、数百年来,有关刘基的神话传奇智慧故事,车载斗量,数不胜数,世传“北有诸葛亮,南有刘伯温”,东南亚及西欧诸多国家都称他为奇人。不但深为民众所喜爱,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,明清以降,海内外学者专家对刘基的研究从未间断,特别是近代,刘基文化的研究更遍及全国。
百战奇略刘基简介
刘基,字伯温,晚号犁眉公,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(1311年),卒于明洪武八年(1375年),终年65岁。他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(旧属处州府青田县),明代政治家、诗文家、军事家和文学家。他被誉为明国开国功臣,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。
年,23岁的刘基赴元大都参加会试,一举考中进士。1336年,刘基被朝廷授为江西高安县丞。在任上,他勤于职守,执法严明,很快就做出了政绩,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。此后,刘基陆续担任了大大小小的官,由于受小人的排挤,刘基对当官失去了兴趣,遂辞官隐居起来,过起了惬意的世外桃源生活。
他字伯温,明国开国功臣。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。他死后139年,即明武宗正德九年(1514),被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。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,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。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4月16日),字伯温,谥曰文成,汉族,温州文成县南田人(旧属青田县)。故时人称他刘青田,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,谥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元末明初政治家、军事家与文学家。通经史、晓天文、精兵法。
学术成就与影响:刘基的学问广泛,他的著述如《郁离子》、《百战奇略》等在后世仍有深远影响。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、政治家及文学家,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的才华和贡献使他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,明洪武三年被封诚意伯,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文成。
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简介:刘基之死为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?
综上所述,刘基之死之所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,主要是由于其死因存在争议、涉及政治斗争、历史记载模糊以及后人猜测与推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也还有人认为刘基长期体弱多病,40岁时便已“齿脱头童”(见刘基的《落郑子亨问齿》)了,因此刘基“寿终正寝”的可能性很大。不论刘基死因如何,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他死于明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。
甚至制造了“通倭通虏”的罪名,株连无辜。尽管刘基曾试图避免卷入,但最终仍未能幸免,他的死因至今仍有争议,有人认为是朱元璋的阴谋。胡惟庸案和蓝玉党案反映了皇权与相权、将权的冲突,以及朱元璋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潜在威胁的不容忍。
刘伯温,原名刘基,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,明朝开国元勋。以下是关于刘伯温的详细介绍:基本信息:刘伯温,浙江文成南田人,故时人称他刘青田。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,因此人们又称他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
刘基,明朝开国元勋,字伯温,出生于元朝末年的浙江青田县(今属文成县),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闻名于世。刘基在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,元至正十九年,朱元璋听说了他的名声,礼聘他来到自己身边。吴元年,刘基担任太史令一职,为朱元璋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建议。
刘基简介和作品
刘基的作品包括《诚意伯文集》和《郁离子》等,前者收录了其诗歌、散文等多种文体的文章,后者则是一部寓言集,通过寓言故事传达道德和政治理念。《诚意伯文集》中收录了许多赞美山水、歌颂友谊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,而《郁离子》则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,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文学成就:刘基与宋濂、高启并列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这体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。他的作品如《东都旱》等,至今仍被后人传颂。综上所述,刘基是一位在军事、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历史人物。
刘基的力作——《郁离子》简介 刘基,这位才情横溢的思想家,以其独特的笔触创作了《郁离子》。郁离寓意文明,象征着刘伯温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在47至50岁的生涯低谷,他饱受官场浮沉,心怀壮志却无法施展,最终在被剥夺兵权后,他选择了归隐青田山,以笔为剑,撰写了这部不朽之作。
洪武八年(1375年),刘基虽然不良于行,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,参加元旦的早朝,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《乙卯岁早朝》,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,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。正月中旬,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,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,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,以便诵读,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。
刘基简介朱元璋信任的谋事大臣刘伯温
1、在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战役中刘基终于爆发了,在所有人都认为要投降或者要暂避锋芒的时候,刘伯温据理力争,在朱元璋面前分析了当前的局势,并为朱元璋出谋划策,朱元璋采用它的计策后大破陈友谅,也让朱元璋认识了刘基的真正才能。 而后在朱元璋的征战中,刘基为朱元璋屡出奇谋,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,刘基的作用极为重要。
2、刘基,字伯温,是明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谋士,以其智慧和才能著称。他出生于明朝青田县南乡,因此也被称为刘青田。刘伯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,被民间传说为通晓天文地理、人事精通的智者。刘基画像 在真实历史中,刘基是元末明初的进士,虽有才能,但未得元朝重用。
3、朱元璋里的刘伯温即刘基,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的开国元勋。个人背景 刘基,字伯温,生于1311年,浙江青田(今浙江文成)人。他自幼聪颖好学,博览群书,尤其精通天文地理、兵法数学等领域。辅佐朱元璋 在元至正十九年(1359年),刘基受朱元璋礼聘而至,成为其重要谋士。
4、刘基又叫刘伯温,本来是元朝的官员,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,常常写点文章,讽刺时事,后来,被解职回到家乡青田(在今浙江)。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,把刘基请了出来,当他的谋士。在打败陈友谅、张士诚的战争中,刘基出了不少计策。由于他足智多谋,得到朱元璋的信任。
5、朱元璋里的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的开国元勋刘基。以下是关于刘伯温的详细介绍:基本信息:刘基,字伯温,生于1311年,卒于1375年,浙江青田(今浙江文成)人。仕途经历:早年仕途:元至顺年间,刘基举进士,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
6、刘伯温简介:刘伯温本名叫做刘基1311年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南田乡出生,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。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,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、宋濂与高启。1360年,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的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出山,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谋划策。
本文来自作者[于建伟]投稿,不代表卿欣云网络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b61.cn/post/4058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卿欣云网络的签约作者“于建伟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刘基简介(刘基简介和历史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卿欣云网络]内容主要涵盖:卿欣云网络,科技生活,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百科大全,经验网
本文概览:本文目录一览:1、名人故事:刘基2、百战奇略刘基简介3、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简介:刘基之死为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?4、刘基...